5大準備保住小命!愛單攻山友必看

爬山最難的就是抽山屋,許多山友會以單攻(一日往返)的方式攻頂,雖然是輕裝上山步伐也較快,但你知道單攻會遇到哪些風險嗎?哪些東西是該準備的嗎?你對自己的腳程了解嗎?上山前做好這些準備吧!

內容摘要

天氣資訊

以目前的天氣預報來說三天內的預測都算準確,若是以單攻的行程會更好掌握天氣狀況,因為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決定是否上山。知道天氣狀況後,就依據團隊或是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,是否能接受陰雨綿綿或是沒有景色的白牆;夏季時特別要注意(雷陣雨)對流雨,通常會是在午後至傍晚期間,如果可以接受再上山,但隨時要做好面對突變天氣的準備。

順帶一提,雷陣雨令人擔心的不是它的滂沱大雨,而是伴隨而來的打雷,若您在山區空曠處聽到雷聲或是看見閃電離你很近,請盡速遠離,像是奇萊主北大草原、三叉山登山口及稜線等易受雷擊的區域。

有些山友會認為提早出發盡早下山,也許能避開雷陣雨,但其實此為必然,山區天氣多變,雷陣雨並非皆在下午時段發生,對流旺盛也可能10點、11點便下起傾盆大雨,所以,只要是上山就必須戴上雨具。

地圖(路線設定)

必須對整趟行程的目的地、路線、休息點充分了解,並蒐集該地地圖資訊,並可參考路線上相對目標的地理位置避免發生迷途,上網爬文該地區近日有無路線中斷?地基坍塌?溪流狀況或那些路段有危險地形等,建議山友們在手機安裝離線地圖,Hiking Book 便是常見的App。


估計腳程

若是登山新手,可參考多筆山友們的行程時間,不論是單攻或是多日,時間紀錄越詳細越有參考價值。

設定好起登至目的地之間的地標,比較自己和其他山友的紀錄時間,至少會找到一份的時間,在速度上是與你接近的,這樣就能估計後面的行程還需要有多久。

最常用來參考時間的資料是「上河文化」,上面記錄了各地標之間的步行時間和行車時間(林道),比如上河的時間是100分鐘抵達下個目的地,但你只花了90分鐘,這樣下次你就可以在安排行程時間上,用他們時間的0.9來計算。

設定停損點(時間風險控管)

此為單攻最重要的一環,因為單攻通常是輕裝,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中的過夜,這個時間風險控管也必須和上一項(估計腳程)一起安排,最主要是能接受自己最晚幾點下山?若行程中的速度比預期慢,那就要有撤退的準備。

可先為自己設定底線,例如不摸晚黑下山、不走超過13小時(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)等,若是摸早黑起登又摸晚黑,除了天黑看不清楚外,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增加風險的因素,人在長時間行走下累積疲勞,判斷力和肌耐力都大幅下滑,在夜間能見度又差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意外(迷途、絆倒、腳翻船拉傷等)

事先設定好行程最多能接受的時間後,在起登時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,若和事前預估得差不多,就不必太擔心,若是差距過大,就必須要有回頭撤退的決心。

將上述整理成以下流程,會更清楚:

  1. 設定登出(下山)時間
  2. 依照自身體能狀況安排行程時間
  3. 擬定最初預估總時數
  4. 倒推回去設定起登時間
  5. 實際行程中定時定點對照時間,是否與預估差異不大
  6. 若符合預期或是比預期快,則可繼續行程
  7. 若較預期慢,且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,就必須撤退。

必帶裝備

  1. 頭燈:請勿以手機、手電筒代替,雙手必須空出以做隨時應變,需於出發前確定是否為滿電狀態。
  2. 保暖衣物: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,也會因為行走速度的不同體溫產生也不一樣,建議至少攜帶一件刷毛中層,至少在休息時能夠穿上。若攜帶羽絨外套,則需注意汗水或雨水,羽絨一旦淋濕就會喪失保暖功能,也可以化纖材質替代。
  3. 雨具:建議以兩件式(雨衣、雨褲)做準備,斗篷式因衣身較長,可能會在行走中遭樹枝勾住,進而產生危險。
  4. 定位裝置:以手機安裝離線地圖是最普片的方式,但必須再上山前做好功課熟悉路線,對地圖上相對應的地標有所知悉,並學會如何使用(如何看懂等高線)等。
  5. 個人藥物及外傷藥:日常生活中你的常被用藥,或是在高山可能發作的症狀,例如氣喘藥、丹木斯、過敏藥等;外傷藥以OK繃、生理食鹽水為最基本,主要做傷口清洗,也可以選擇多攜帶抗生素藥膏、棉花棒、透氣膠帶、紗布、繃帶等。
  6. 飲水及行動糧:依照個人飲水習慣攜帶足夠飲水,若行程路線上有水源,亦可攜帶濾水器,此舉可減輕裝備的重量;行動糧以碳水化合物為主,登山運動屬於高耗氧的運動需要大量的熱量補給。
  7. 緊急避難帳、天幕:此裝備為選配,屬於團體裝備,主要是預防突如性暴雨、意外的低溫且保暖衣物不夠時,可以此裝備與外界惡劣環境做隔絕,避免失溫。

相關商品

【SHANER專業山人登山包-55L】
現在優惠:2980 現在特價只要 2380
【兩件式山人登山外套】山人必備,一件三穿
原價:2450 現在特價只要 1680